导言
前一阵儿去JP-XM家,看到一本很好的书<自然北京无痕游>,当时就喜欢的手不释卷,两天就给读完了。

不同于一般的户外攻略只是介绍路线,这本书重点介绍了无痕游的户外活动理念, 讲解了沿途的动植物,甚至四季变换的特点。 尤其是其中推介的无痕游的理念让我非常认同。以前出去徒步,登山等户外活动的时候,只是想着把不可降解的垃圾都带回来,不要在野外乱采摘,没有深入想过如何更好的接触大自然,而无痕游的理念仿佛给我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当时看完就想珠海要有这么一本书就好了,可惜别说珠海,其他很多城市都没,国内貌似也就北京有这本书。 当时想能否大家一起来做出个类似这本书的网上全中国无痕游资料库出来。
想做个尝试,自己以后尽量用无痕游的理念去在珠海周边徒步,在徒步过程中通过照片,GPS等方式,把路线情况记录下来,慢慢形成一个珠海的无痕游资料库,也希望借此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户外爱好者一起把这件事做起来。
3月走了两次从板障山到景山的徒步,第一次走错了,没能走到景山顶峰。第二次成功到了景山顶峰,但是为了探路,绕了不少弯路。两次都是从板障山公园脚下的
第一次路线录下(点击可看大图):

出发点是在隧道南站公共汽车站出发的,从金钟花园东门进入。沿着1999级台阶登上板障山,再从1700台阶左右的上林道向东走。图中每个lap就是1公里,在6公里(也就是途中lap6)左右的时候应该向右上的山上走才是景山的方向。
kml文件下载 (可以导入Google Earth)
第二次路线如下:

这个图的出发点不太对,其实和第一次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但当时GPS寻星较慢,就变成半山腰出发了。 当时走上林道不久后,选择了从紧邻军事禁区旁边的一条小路,而不是选择了第一次离军事禁区稍远的路,结果没想到是走到了白莲洞公园,多绕了将近3公里。
从lap7后故意没走第一次的路线,从水库的另一个方向走,后来证明这条路线也更远。而且这条路线有部分是在吉大水库干涸的库底上走,估计雨季是没法走的。
kml文件下载
综合两次来看,比较理想的路线如下图中绿点所标识:

较大的绿点是标识关键的岔路口或两次线路的交汇点。
前两次都走了差不多3个半小时,第一次路线不熟,虽然路短,浪费了不少时间。
这条线路沿途鸟语花香,虽然很多路线是在山脊上走,但大多有林荫蔽道,不算很晒。难度也比较轻松,老少咸宜。 沿途植物种类很丰富,可惜我基本都不认得’:-)。这次只添加线路信息,希望以后能把沿途的植物信息,图片等资料丰富起来。

最后给大家分享路上见到的一束花。
很早就想采购一个婴儿背架,好背着儿子一起去玩。曾遇到一个山友推荐Vaude JOLLY COMFORT IV 背架, 后来在网上查,发现Deuter的36527 Kid Comfort III 背架也已经进入了国内,而且在Amazon的评价相当好。想仔细对比这两个背架时,发现网上资料很少,甚至这两个公司网站上的资料都是非常简单。英文的详细资料找不到,更别说中文,只有一些用户的评价可以参考,但这些评价都失之过于简单。 本来倾向于Vaude JOLLY COMFORT IV, 因为资料不详细的情况下,JOLLY COMFORT IV的价格比Kid Comfort III 低30%左右。可前几天正要决定买时,发现taobao有个商家在特价卖Deuter的36527 Kid Comfort III, 价格与Vaude JOLLY COMFORT IV相当,于是立刻决定买了Kid Comfort III。 收到后发现货很好,做工很精细,材料也很好,确实是原厂货,但感觉还是有一点和我想的不太一样,就是比想象的稍微大了点。大的好处是对孩子的保护更好,让孩子也更舒服,但占的空间也更大。我对这个大小无所谓,很满意,因为相比我另一个110L的登山包,这个不算大,但韩国阿姨(http://www.hanguoayi.com) 感觉有些太大,想购买的朋友要注意。
为了帮助其他有同样需求的人,决定写个开箱文,让大家详细了解Kid Comfort III这个背架。

打开外面的包装

正面

侧面, 后面的支架是打开状态,可以收回去的

支架收起状态。 设计比较巧妙,收起后不会乱晃

后面。 那个小布熊是Deuter卖这个背架时都附送的。

婴儿的固定系统

婴儿肩带抽出来能看到固定用的黑色粘的东西(虽然生活中很常用,但名字忘了, zuola补充:此为魔术贴),肩带能在上下10公分左右调整。

婴儿的固定系统

卡扣特写

图中用红圈标出的是调节婴儿座位高低,绿圈标出的是婴儿座椅固定到支架部分,是可拆卸的。篮圈标出的是一个固定的带子,对调整座位高度也有辅助作用。

上图篮圈标出的带子的特写

孩子前面的缓冲垫,很软,可以拆开。

缓冲垫俯视

背负系统

背负系统最上面的说明,最大载重22KG, 最下面特别提醒孩子被太长时间会妨碍血液流通,要常放下来让孩子休息。

背负系统最上方的手提带, 注意两侧的扣件,是用来调整肩带的。

肩带调整卡扣。

肩带调整卡扣每一侧都有上下两个,下面那个拉开肩带就能看到,针对不同的背负调节选用适合自己高度的卡扣。

腰带, 两边的腰带都有袋子, 背负者右侧的袋子有拉链,左侧没有。但左侧的包里有个镜子。

腰带两侧特写(点击后有大图)

这就是那个镜子,是塑料材料,所以不易碎。是后视镜,可以拿出来查看后面孩子的情况。下面黑的是用来固定镜子的。

后视镜背面是魔术贴,但具体贴在包哪个部位还没找到

腰带的卡扣正面和背面

背负系统调节, 调节过程非常方便,一共六档可调,针对不同脊柱长度的人。


背负者右侧肩带还有这个,应该是用来固定饮水软管。

饮水袋放置位置就在背负系统后面,能看到H2O标志。 另外大家注意上面用来做侧向固定的黄色卡扣,在另一侧不一样。这边用卡扣意思应该就是从这一侧抱进抱出孩子。

两侧不同固定方式特写

另一侧就是水袋软管伸出来的孔

后面袋子的里衬,应该是有一定防泼水能力,具体指数是多少没找到。
后面的袋子一共有三个带拉链的,还有外面几个地方可以放水瓶和其他杂物。

背包里还有固定用的挂钩,重要东西勾住就不容易丢了。背包容量加起来大约15L。

这家顶部是个拉链,打开是遮阳棚。

遮阳棚,还没固定,也还没完全打开

肩带上部有皮筋用来固定遮阳棚

腰带末端的橡皮筋,这应该是用来固定婴儿背架专用雨披的


说明书超简单,英文部分只有3页。
写到这里才发现自己没拍个真人照,在网上找了两张:


(完)
补充: http://cn.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5&t=1256727 有个台湾朋友写的使用这个婴儿背架的一些体会,最后还提到背架上螺丝划伤小孩腿的问题,大家要注意。
国内叫灵山的有好几个,这里说的是北京门头沟地区的灵山,海拔2303米,北京第一高峰。以前去过不少次,但都是季节或者天气不太好,就一直想再去看看。
我们是从四环走阜石路,再转国道109过去的,到了109国道指向灵山的路标就很多了,基本不用看地图,一路按路标开过去就行,早晨7:30从西直门出发,到灵山刚好10:30,用了整3个小时。

从停车的地方仰望,看到的山峰还不是灵山主峰,主峰在这个山头的后面

漫山遍野的小花,照片和现场看的差很远,现场看非常漂亮

右上角的就是灵山主峰,主峰下有一堆马夫在揽生意。 他们每牵一个客人,灵山就要收10块钱管理费和5块钱的税,自己能赚到的不多。右下是个躺在地下的小黄马,本以为马都站着睡的。后来问了一个师傅,他说马在3岁前是躺着睡的。

离主峰不远的地方,一个小伙子在卖烤羊肉串和烤土豆。用gps测得海拔是2159米,从海拔上来说,绝对是北京第一烤串了。小伙子在这里已经卖了两年,人很有趣,欢迎大家去捧他的场。他后面就是主峰,上面有个小尖,那是个玛尼堆。

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在下午两点半左右上了主峰,这就是那个玛尼堆。


远处照片正中央的是河北涿鹿县境内的西灵山,海拔2420米,河北第二高峰。 北京这个是东灵山,两者相距15公里。 能见度不是很好,据说好的时候,就在这个方向能看到河北蔚县小五台海拔2882米的东台。

看见远处的那一片水了么?那是官厅水库

俯瞰群山
正在欣赏美景时,xm突然说:“来灵山让我对北京的房价有了更强的信心, 有这么美的山,北京房价一定会更高的“,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思维跳跃性。

山顶上本来有个庙,但后来风吹雨淋就倒掉了。照片上的那一排石头就是原先庙门的位置。据说原先小五台上也都有庙的,但只在南台看到过有点庙的形状的建筑,其他台上只剩下些残迹了。南台那个还是2001年看到的,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

下午4点多开始下山,本来天是阴的,在半山腰时,突然太阳出来,夕阳斜照在山坡上,整个山坡都泛着绿油油的光,山脊上那一个个小点是正在奔跑的马,构成一个绝美的景象,可惜等到拿出俺那个卡片机拍的时侯,阳光已经过去了一些。等看到照片,更是和自己当时看到的天差地远,不过还是拿出来让大家想象一下。

下山路上,夕阳透过白桦林的缝隙照过来,特别的感觉。这时的阳光没有了午时的毒辣,而是透着一种明媚,一种蓬勃的生气,很不好描述。

这张是jp用我的卡片机拍的,当时已经下午6点多,夕阳斜照在山坡上,绝美的感觉。我当时尝试拍了几张,都拍不好,就借口相机太差放弃了,jp扔下自己的D300说他来试试。
下面是一路拍的花:



下到山脚已是19点,虽然一路慢慢悠悠让我们下的晚了些,但也让我们看到了灵山以前从没展现给我们的美丽。第一次开晚上的山路,但因为单双号和限制外地大车进京,路上车子非常之少,开起来很爽的感觉。等把jp,xm送到回龙观已经22点,一起吃完再回到家已是23:55。
后记:
在西直门西环广场西门等jp他们时,西环广场9楼的一个玻璃突然掉下来,砸到地上,蹦起的玻璃碎片又砸到我们车上,还好车上没留下啥伤痕。大家以后路过西环广场时要小心点。
回京的路上遇上很严格的检查,检查技术挺先进。检查用的停车位下面是个透明玻璃,里面有摄像头等各种仪器来检查车子底盘。建议大家以后出北京市区都带上身份证,暂住证之类。
上个星期去雾灵山转了转,本想爬山的,但天气预报有雨,就直接开车上了海拔2118米的顶峰。结果赶上大雾,没能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也看到了不常见的雾景。
那天早晨起晚了,本来想7点出发的,结果睁眼的时候已经7:20。出发时已经将近8:30。
走的路线是从北三环上京承高速,高速还没完全修通,到尽头出来右转,上了去兴隆的路。去兴隆一路路牌指示很清楚,原先看一个游记提到这条路5月开始修路,但我没碰到,比想象的顺利。到了兴隆县城,再向北30多公里就到雾灵山的南门。从北京出发用了将近三个小时,大约170公里左右。雾灵山门票巨贵,每人¥91,停车费¥60。上山的路修得挺好,没有一些游记里说的那么恐怖。从山门开到山顶大约用了半个小时的车程,中间去仙人塔景区看了看,塔旁边有个小瀑布,感觉不错。
快到顶的时候就开始起雾,到了顶上雾就非常大,三四十米开外就见不到了。在上面玩了几个小时,吃了中饭。结果雾越来越浓,最后能见度不到10米,于是决定等一等,等雾散开后再下山,结果雾不但没有散开的迹象还开始下雨,只好硬着头皮出发。一路挂着一档,开着雾灯和双闪慢慢向下走,海拔下降到1800以下的时侯雾散了些,能见度到50米左右,到海拔1400以下雾基本没有了。
回去时没有原路返回,而是选择从北门开出去。记得看到一个blog上说,雾灵山西门也建了个山吧,于是经过西门路口时拐进去看了看,建得确实有特色,但和怀柔那个山吧完全不同,而且还没建好,在外面看两眼就走了。在京承高速上赶上下大雨,回到家时已经晚上9点多。
下面是一些在雾灵山拍得照片,大都是韩国阿姨拍的:





顶峰上有个电视转播塔,在雾里看着朦朦胧胧的,让我想起通向天庭的天梯

从峰顶向下望


下面这张是从峰顶向下拍得,这些花都长在悬崖上

附:雾灵山南门附近的景区建设较好,北门方向比较差,而西门的路是不能开到主峰的。所以建议大家还是从南门方向进入雾灵山。
一个月前自驾去爬了百花山,感觉很不错,强烈推荐大家也去爬爬。百花山的植被很好,海拔较高(一千九百多米,夏日里还是相当凉爽),山顶还有很大的草甸,非常适合去上面野餐露营。
下面的路线图是从mapbar搜出来的,从上西五环后的路一样,之前有点小差别,就是当时开车是从双井直接上长安街走的,上五环时还走错了路,浪费了近半个小时。路上用Mio GPS导航,效果虽然还行,但个别时候发出一些极其愚蠢的指令,所以还是要靠自己。

五环出来后就是走阜石路,再上109国道一直走就行,离百花山10多公里的时候要拐到X009道上去,一路路况都不错。除了六环。西六环那边正在修路,路面状况很差,有很多大卡车压出来的水坑,坑坑洼洼的,大约1公里多长,剩下的一直到百花山停车场的路都是平整的柏油沥青路,路况很好。
109国道是去爬北京西面灵山,百花山的必经之路,已经走过很多次了。但以前是做别人的车,还是第一次自己开车去。记得98年第一次走109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个牌子,写着此路一直通到拉萨,简称京拉路,心想,从拉萨到西宁的路是不是叫拉西路。 当时这条路上运煤车很多, 整条路都发黑的感觉。那时我们包了村里一辆小农用汽车,四个人坐在后面的斗里,他们三个都是背靠着驾驶室,只有我坐在车尾,面朝前进的方向,一路吸了不少运煤车的黑烟。回到城里才发现自己满脸是黑灰色,摘下眼镜后,只有眼睛那一圈才有点泛白,活像个熊猫。10年过去了,这条路上大卡车还是不少,不过运煤车不多了,大概是都走八达岭高速那边了?
出来前看到的别人游记里,都说沿路加油站很多,结果出来的时候就没加油。但走上109国道后连看了三个加油站,居然都没油。后来在距百花山24公里的地方,看到一个中石油加油站,才避免了抛锚的悲剧。这个加油站再往前走点就有个岔口去珍珠湖,是去百花山路上最后的加油站。
我们早晨6:50从双井出发,到百花山停车场时,10点20多点,大约用了三个半小时,如果上五环时没走错路,应该只用三个小时左右。 全程将近走了150公里,不算走错的路。停车场的海拔已经有1000米多点,百花山顶峰海拔1991米,只用爬800多米的海拔高度就可以了。
那天天气很凉爽,我们爬了1个小时40分钟就爬到了百花山上面的那片草甸, 百花山的植被覆盖很好,一路都在树荫里,凉爽宜人。下面是半路拍得照片:


山顶上用木头铺了人行道,好走了很多。

山上花开的还不多,听当地人说到了7,8月份花开的比较多


临走时,看到山顶上有五彩祥云

在山上吃了午饭,再四处转转,等下到停车场,已经是下午4点。在山路上遇到不少大卡车,因为山路窄,并弯多且急,所以轻易不敢超车,经常被卡车压很久,还好不赶时间。到了六环修路的地方堵车,本来因施工而变得拥挤的车道,因一些车不排队而是从对面车道往前挤,造成整个路都被堵死,等了很久,回到城里已是快晚上8点了,整个北京城已是灯火阑珊。
补充:可能是因为我们去的前一天刚下过大雨的关系,在山路上经常能见到掉落的石头,有些还颇大。走这种路转弯时要慢点,因为转过去后路上可能会有石头,如果太快就躲避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