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知识的陷阱
就是个人知识的缺乏,造成见识的低下。比如上个世纪末的香港,有千年虫骗局。如果受骗者知道千年虫只是个软件bug,知道用当时已经出现的Google去查证一下,是可以避免损失的。这个道理大家都了解,知道需要读书学习。但很多人毕业工作后,就停止了学习,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知识很容易过时的。人要不断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避免自己的见识落伍于时代。
-
专业的陷阱
一个人学一个专业久了,就会限制自己的思路,当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这就要重视跨学科的学习。在《见识》中,吴军博士反复强调要重视通识教育(即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也叫博雅教育)。 在《穷查理宝典》中,芒格也多次指出,只专注一个领域的学习是非常危险的。 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在专业方向上的深度外,还要注意知识的广度,重视对其他领域知识的涉猎。
-
成功经验的陷阱
一个人的当做一个件事成功后,容易用这件事的成功经验去套其他事情。当年雅虎公司通过网站目录大获成功后,将这种不需要复杂技术,重编辑工作的产品经验用在很多其他产品上,但几乎无一成功。虽然后来也做过些努力,但积重难返。人和企业要经常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跳出过去的成功经验,保持谦卑的态度。
-
社交圈的陷阱
一个人能学的知识是有限的,要通过其他方式能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这其中社交圈就是很重要的。 当自己的知识范围力有未逮时,可以向朋友们求教。印象很深的是,《见识》里讲的一个明星投资x视被套牢;而吴军博士在面临和x视合作机会的时候,只是给相关朋友打了个电话,朋友就告诉了他x视涉嫌庞氏骗局的真相,从而让他避免了损失。可见构建一个好的社交圈是多么重要。 古代的故事中,孟母三迁其实讲的就是有意识地构建家庭社交生活圈。
-
心理模式的陷阱
在心理学家的各种实验中,证明大多数人很容易进入一些思维的模式中难以自拔,比如从众心理,对沉没成本的难以舍弃等等。很多骗局其实就是利用了人们心理的这些弱点。想避免这种模式的陷阱,思考问题不能凭一时的感性认识,而是要养成依靠严密的逻辑去思考问题的习惯。
-
忽视表达沟通的陷阱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会说话的人貌似总有点看不起,比如描述这种人的词都有点贬义:『能说会道』,『油嘴滑舌』;而对不爱说话的人,多是褒义,比如:『沉默是金』。结果造成很多人不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很多领导上台演讲都只会念稿,不念稿则又言之无物。这个在技术专业人员中也很严重,很多专业人员觉得做好自己的专业就行了。 表达沟通能力,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误以为领导力就是管人的能力,其实领导力是影响人的能力,看你能否说服大家认同你的意见,一起把事做好。锻炼这方面能力需要多练,必要时可以参加专门的培训班。
-
伪工作者的陷阱
什么是伪工作者?就是那些忙得四脚朝天,甚至没日没夜的加班,但实际产出甚微,甚至为负的人。 这种人在工作生活中比比皆是。避免成为伪工作者,要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规划好发展道路,学会分清真正重要的事情。对生活工作要多做减法,去除不必要的事项,聚焦在真正重要的地方。但有时伪工作者的产生也有其他原因。例如在技术行业中,不少老板自己不懂管理,更不懂技术管理,于是很焦虑。能缓解他焦虑的方法,就是明着暗着逼着大家加班,这样才能给自己和别人尽了力的印象, 结果逼得手下人都成了伪工作者。
-
缺乏行动的陷阱
日本有句谚语:『有见识而无行动,是白日梦;有行动而无见识,是噩梦』。有了好的见识,还要有行动才可能产生价值。《见识》中推荐的OKR目标管理法可以用来将见识付诸行动。
限制个人『见识』的陷阱
吴军博士的《见识》是将他在 [得到] 的 [硅谷来信] 专栏整理而得。本书涉及的主题较多,其实很多主题都是可以单独写本书的,但收篇幅所限,书里每个主题都谈的不是太深。 可能有些书友不太喜欢这样的书,但我特别喜欢,还没读完就推荐给了好几个人。因为这本书引领我深入思考了『见识』方面的问题,所得甚多。
关于这本书很多人写了很好的书评,这里就不重复了。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特别关注有哪些见识中可能存在的陷阱,提醒自己要注意避免。一共找出来8个影响见识的陷阱,介绍如下:
还有哪些『见识』中容易存在的陷阱呢?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