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唯色博客的回帖

前几天在看到唯色博客上转载的“幽灵的“力量”——藏地风暴的背后”后以recordhistory的名字留言提了一些问题,其中有个问题是关于西藏历史上的农奴问题。结果有个叫纽约藏人的网友回答:“ 我们西藏没有农奴社会,这是中共为自身利益而编造的谎言 ,把自己塑造成藏族的大救星.”。当时颇为困惑,就去英文wikipedia查了查,结果看到不同的资料。就写了个帖子,内容如下(凭回忆写出来的,可能细节会有出入,但大意是一样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Tibet 中提到“the Chinese government also abolished slavery and the Tibetan serfdom”; 在http://en.wikipedia.org/wiki/Serfdom 看到 “Tibet is believed to be the last place to have abolished serfdom, in 1959”, 请问怎么解释这些资料呢?

另外,查到的很多中文资料都说1959年以前,西藏是封建农奴制,如果你觉得这是gcd的谎言,那能否给大家讲讲你所知道的当时西藏社会的真实情况呢?

结果这个评论没有被管理员批准,在评论列表里一直没出现。不只是这个评论,连感谢网友C的留言都没被批准。可以保证,在我的留言中没有任何不礼貌的言辞。提这些问题只是因为对历史和西藏的强烈兴趣,对某些人某些事进行道德审判或参加到什么论战中本人是毫无兴趣的。

在网上多次看到一些否认1959年前西藏存在农奴制的观点,可只看到否认,却没看到佐证的材料,反倒是证明有农奴制的材料有很多。如果谁有相关的资料希望能分享出来。还看到有些美化农奴制的言论,说当时农奴主和农奴的关系很融洽。我相信一定有部分奴隶主是善良的,至少相对善良。但《汤姆叔叔的小屋》里也有类似圣·克莱这样开明的奴隶主,能因此就说当时美国南方的奴隶制是人道的么?

一直挺喜欢唯色的博客,虽然对她的一些言论和观点有些保留意见,但仍然认为她的blog是了解西藏历史和现状的很好窗口。这件事宁愿相信是因为一些技术原因而造成的留言丢失。如果真是某种选择性失明的结果,那我会非常非常非常的失望……………………….

补充:非常抱歉,看来是俺搞错了,我的评论都已经被唯色批准了。唯色博客上的评论从发表到批准看来是有个很长的滞后期………..

大昭寺的酥油灯

看到前一阵大昭寺前出事的场景,不由想起大昭寺里的9盏酥油灯。那是几年前,马骅因事故坠澜沧江过世,当时刚好自己身在迪庆,于是也试图去帮忙寻找马骅,结果折腾1个多礼拜也没能帮上啥,就离开德钦踏上了去西藏的旅途。在路上收到hp的短信,拜托在大昭寺为马骅点上酥油灯。

到拉萨的第二天下午,就和妹妹julia去八角街买了九盏酥油灯,到大昭寺门前专门供酥油灯的房间里为马骅点上了酥油灯。忘了买酥油,酥油和灯芯都是旁边的藏族工作人员送的。自己本不信佛,但那一刻希望这世界真的有佛,保佑马骅。

IMG_5679 IMG_5680 IMG_5681 IMG_5686

julia还帮着工作人员点了不少的酥油灯

IMG_5688

4年过去了,不知道这九盏灯还在不在,每当看到有关大昭寺的新闻就不由想起这九盏灯,想起马骅。两年前再去大昭寺,还趴在那个房子外看了看,几千盏酥油灯在静静燃烧,不知道那九盏是否还在其中。

20多天前在大昭寺附近打汉族人的人是否知道,在大昭寺曾经为一个在藏区农村支教过两年的汉族青年点过酥油灯呢?

后记:后来又买了些经幡,在几天后去珠峰的路上,把经幡挂在了一个垭口已有的经幡上,Julia在上面写了些祝福马骅的话。当时一直没找到马骅的遗体,我们总还抱着一丝微茫的希望,希望他只是被水冲到下游,能被人救起,过几天又能回来,又能边喝着酒边和我们海阔天空的聊天。过了1年,hp告诉我,在明永村为马骅建了个塔,那时才真真切切感觉,马骅再也不会回来了。

IMG_6256

藏化

曾遇到过一个汉族被藏化的例子,那是2004年去迪庆香格里拉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的时候遇到的。在县里认识了老李,他来自德钦县下面的燕门乡黄枫坪。听他说这个村子早先是由几百年前被发配边疆的汉人形成的村子,与周围藏族村落的交往过程中,很多生活习惯都受了影响,形成亦藏亦汉的独特风俗,语言也变成汉藏夹杂。 没想到过了不到一个月,就有事去黄枫坪村呆了几天。黄枫坪的村民确实和周围村落里的藏族不太一样,长相更接近内地人,汉语要好很多,也能看到有些老奶奶穿着藏族的服饰。在村里办事的时候和旁边的老乡聊了聊,其中比较熟的一个叫阿嘉,很像藏族的名字,他在家说话时,说一种我不懂的话,似乎是藏语,不知道是不是老李说的黄枫坪藏语。

当时就待了几天,还忙着办事,对这个村子了解不多,以后谁有机会去可以详细考察一下。在新帆看到有人大谈西藏的汉化问题,就不由想起了黄枫坪,忍不住贴了出来。黄枫坪村紧邻澜沧江,就在燕门乡政府下游1公里左右。它的海拔只有一千多米,比德钦县城要低很多(县城是三千米左右),气温也要高不少。从黄枫坪再往下走几公里,还能看到著名的天主教藏族村 – 茨中,能喝到藏族人酿的法国葡萄酒。

下图就是黄枫坪村,6月的澜沧江非常浑浊,3月去看会清澈很多。

德钦县 燕门乡 黄枫坪村

老李在县城里开了个藏餐吧,名字忘了,不过也好找,藏餐吧就他一家。大家有空去德钦的时候还请多多捧场。

拉萨 郎桑家庭旅馆

hp和朋友在拉萨开了个小旅馆, 叫郎桑家庭旅馆。去过西藏两次, 感觉拉萨如果没有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带,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千篇一律的繁华都市加上一些寺庙而已。高兴的去了,激动的拍照了,满意的走了,感受到的很可能只是些拉萨的浮光掠影。当初我去拉萨也曾想和当地人交朋友, 但比较难, 八郎学等著名旅馆的人汉语大都比较差,沟通不是太容易,汉语好点的也不太清楚背包客的喜好。hp是云南的藏族人,在拉萨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汉话很好(云南的藏语与西藏的不同,她在西藏还是说汉话多)。hp曾在丽江,束河帮朋友办旅馆,经验丰富,了解背包客的需要。她已经在拉萨呆了两年,对当地很熟悉。 如果你去郎桑,不但住得干净舒服,而且能得到hp的指点介绍, 她会帮你拨开一层层面纱,带你去认识真正的拉萨。

恍然间, 认识hp已经三年, 在梅里认识的朋友现在都各奔东西,后来还见过面的就hp了。去年年初去拉萨,见到hp,感觉她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更成熟了,那些令人欣赏的优点则依然还在她身上,没有被这个社会磨灭分毫。

祝愿她和她的郎桑早日成功。
郎桑的联系电话是 13889092990。下面是去年还未完全建成时拍的照片,欢迎大家去捧场:

俺也来个梨花体

今天
在阿尔及利亚的WP
在MSN上和俺说
他在撒哈拉沙漠看到
一只
野狼

他命令
司机
开车去追
结果
不小心
压死了那支狼


懊悔

这事
让俺想起
当年

阿里的时候

岗仁波齐
的路上
看见
一群
黄羊
司机开车去追
俺们
很兴奋
不停的
照相
其他车上的旅友
看见了
痛骂俺们
“你们!!”
“想累死黄羊么!!”

醒悟
很是愧疚
旅友们拿着大炮
对着俺
狂拍
估计
是要加个
虐待动物元凶的标题
发到网站

以后
不会

追逐
野生
动物了

荒野中的生命
活的
不容易

不过
牛肉
我还是
要吃.
这算不算是
不尊重生命?
如果不吃
是不是

自己
生命的
不尊重?

想不明

旅途中的教育见闻

在夏天去旅行的时候沿途看到了一些学校,也遇到了一些学生老师,有些有趣的见闻,写出来对大家的志愿者活动也是个参考吧。

这次看到的学校不多,有云南德钦的雨崩初小,西当完小,明永初小,雁门乡中心小学,帕阳完小,束河完小。很多学校都是一看而过,还有些学校就是坐车时路过,扫了一眼,名字都没记住。真正比较了解的是雨崩小学,西当完小和明永初小,都在云南德钦。

我待在德钦的时间最长, 也就集中谈谈这里的教育情况吧。

德 钦是藏区,藏族占大多数,也有傈僳族,再除了汉族外其他民族也都有些,例如回族,纳西族等等,但都不多了。德钦是贫困县,去年一年的财政收入是两千万,教 育的投入很多是靠国家补贴。 基本每个自然村都有小学,小村就是初小,大一点的村子,例如西当,斯农有完小。中学经过这几年的教改都集中到了县城,雁门本来有个中学现在也改成了小学。 小学生上学的课本都是国家发的,学费也不用交。学生只用买些练习本就可以了。一年的练习本钱只要10块钱左右。 西当完小有些学生是住宿的,住宿费学校也不收,但伙食费是收的。一个月寄宿学生要交40多块钱的伙食费,学校再补助20块钱左右。我当时看到的几天的伙食 都还有肉。

雨崩小学就在上雨崩村,学生是上雨崩和下雨崩的9个孩子,3个男孩,6个女孩。 只有1年级和3年级。2年级上个学期没有适龄儿童。1年级6个学生,三年级3个。孩子们上完三年级要去西当完小完成小学的学业。正式编制的老师只有一个。 1年前是此里农布老师,西当小区仅有的两个大学生之一,非常帅的帅哥:)。 后来德钦校区大调整,农布调回了西当完小。老师改由西当完小的司务长,也是雨崩的当地人,阿荣老师担任。阿荣老师只会说汉话,但不会写汉字。开始的第一个 学期,他教孩子们数学,但其他课程是自己出钱(没记错的话是月薪500)从县里找了个姑娘来教。但那个姑娘两个月后就走了。那个学期雨崩小学学生期末考试 的平均分是30多。 在第二个学期也就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小戴过来做支教工作,她开始住在学校宿舍。但后来校墙有倒塌危险,就搬到了阿荣老师家的客栈,由阿荣老师免费提供食 宿。以后所有的课都是小戴教的。后来又来了支教的杨晓,她主要来做环保方面的工作。有个问题要注意的是,虽然德钦是藏区,但是课本和全国的教材一样是汉字 的,授课也用汉文。

雨崩小学的校墙很早就出现了裂纹,但村里迟迟没有修缮。有个云南昆明的单位捐助过8万块钱,在当地足够盖一个全新的校 舍,但是这钱在给大门包了一层铁皮,给房顶上了层瓦后就告罄了。去年夏天还有香港游客捐过1800块钱来修缮校舍,但这笔钱后来也不知去向。我走的时候小 戴筹集了一笔钱来修缮校舍,应该就在这个暑假进行。

和其他地区的情况不同,校墙迟迟没有修不是因为村里不富裕。随着雨崩被更多的人熟知,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而且雨崩还是藏传佛教著名的梅里转山内转的必经之路。神瀑更是个藏传佛教的圣地,所以游客和转山的信徒给村里带来的收入是相当多 的。去年是藏传佛教的水羊年,就是60年一遇的梅里大转年,有20万人左右过来转山。据我所闻,雨崩有一家光靠给游客牵马一年就赚了20万。因为给游客牵 马是全村挨家挨户轮流牵,所以可知全村每家每户的收入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因为雨崩还特产高山虫草,及其他藏药,(我有个朋友从一户收购的虫草就超过 1000块),所以当地人的收入相当不菲。当地人对捐钱给寺庙给喇嘛相当的慷慨,但是对教育投资热情不高。后来想想也可以理解。在雨崩不需要很高的知识, 光是牵牵马就可以赚不少钱。 而大学毕业的此里农布老师一个月也才不过1000多的工资,知识无用的意识在雨崩颇有市场就不奇怪了。西当的小学也是比较破旧,我去看时刚好看到他们前几 天倒塌的厨房(还好没有伤人)。

在澜沧江江边的尼农村遇到一个17岁小孩,考上了德钦一中但是没有上。问原因,他说家里没钱,可我明明看到他们家在盖新房。

有个游客捐助了雨崩村一个女孩子上初中,可当时我也刚好看到那个女孩子家在盖新房。

可能在当地人眼里,盖房子要远比让孩子上学重要吧

雨崩小学可能是因为校墙比较破吧,有不少游客捐助,以捐助文具居多。孩子们练习本铅笔都是不用买的,游客捐助的够用很久(但是捐助的铅笔质量非常之次)。

后来去雁门乡,发现那边教育意识比较强。雁门距离旅游区非常远,(其实那边也有可游之处,但去的游客极少极少),又没有高山虫草,那就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他们的好学也就不难理解。雁门中心校的校舍用捐款修建,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质量不错。

德钦的中学都集中在县城,对中学生的补贴较少。 一个初中生一个学期需要1200块钱(一年2400)。在泸沽湖问过一个上过初中的孩子,他们去宁蒗县城上中学一年要1600块钱。这都比上小学贵出太多。

明永小学我去的时候,马骅正在那里支教。 编制的正式藏族老师忙着做他的客栈生意。马骅有事的时候,正式老师是让自己十几岁的儿子来代课。明永小学当时有13或者14个学生(记不清了)。一共有四个年级,上完要去斯农完小,也有的去西当完小。

在德钦一中也有支教的老师,是国家派来的。 本来也想去看看他们,得知是国家派来的热情低了很多,不过对他们我还是非常敬重的。

在 德钦还有个民办的藏文学校,是由一个叫“阿牛”的人办的,学生食宿学习完全免费。每个月每个学生的伙食费是90, 据说吃饭主要以土豆为主,一个星期能吃到两次肉。(大概是在县城的关系,物价较贵,比西当完小的伙食差)。 阿牛开始是用自己的钱,后来得到了意大利一个基金会的资助。据说学校里有电脑。第一次去的时候正好赶上老谢他们去看了那个学校,后来老谢在新浪的旅坛介绍 了这个学校。我第二次去的时候,一个北京女孩看了老谢的帖子就跑了过来,看看能不能在阿牛的学校支教。但后来听说这个女孩的母亲病了,不知道她有没有支教 成。

在西藏的时候,那里的学校都已放假。在桑桑遇到了初中刚刚毕业的次仁多吉。 他是在阿里读完了初中。听他介绍,阿里地区上初中是基本免费的,住宿也不用交钱,课本费,学费也全免。练习本费他有一个学期才交了12块钱。初中入学时交 了100块钱说是押金,毕业后退了60(说是押金怎么还扣了40)。听他说日喀则高一一个学期要1600块,而他即将上的职业学校一年2000。他们那边 是牧区,相当富裕,这钱对他们来说应该很轻松。

在云南路上总的感觉就是旅游点附近的村子都比较富裕,供孩子上学基本上问题都不大。象泸沽湖,雨崩,西当,明永都是这样。真正穷的往往距离旅游点非常远。象去宁蒗的路上能看到很多高山上两三户的彝族小村庄,据说这些小村子里一家的年收入往往不到1000块。

小戴和马骅都是自己去支教的,没有走教育系统审批程序。结果都不同程度受到当地教育系统的排挤。 马骅甚至曾被当成美国间谍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