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和朋友去了趟箭扣,在长城了看了落日才下来,下面是用用手机拍下的落日过程。
大家看到长城砖上夕阳那那淡淡的余辉了么?
祝大家牛年中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刚来北京的时候就在四合院住过几个月,那是一个朋友家的房子,在东四北大街的一个胡同里。来北京前,对四合院的知识来源仅限于电视,电视上的四合院静谧,宽阔,整洁,我住的那个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那个四合院里住了好几户人家,本来还算宽阔的院子,被各家的墙和篱笆隔成几个窄小的豆腐块儿,而违章建筑则把仅有的那点空间也给占了个七七八八。 其中有家是做熟食的,每天在院子里支个大锅煮熟食,满院子酱肘子的味儿。夏天的时候街坊们常在院子里摆上桌子打麻将,颇是热闹。虽然乱了些,但其中也自有乐趣,只是过了几年后想体会一下不同的感觉,在传说中的静谧,宽阔,整洁的四合院住住,可一直不知哪里去找这样的地方。
去年夏天终于有了得偿夙愿的机会,一个朋友开了一个胡同里的四合院客栈,去看了看,就是传说中四合院的那种感觉,虽然不算太宽阔,但已经让人感觉很舒服了。以后就经常时不时去那里,秋天的时候晒晒太阳发发呆,冬天的时候和朋友在屋子里泡上功夫茶天南地北的海聊,还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和我们一起聊天。好客栈不能自己独享,今天就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客栈在西四北二条,名叫“团园”,地图和英文的交通指南在http://www.boxhostel.com/beijing.html, 中文的交通指南在http://www.boxhostel.com/beijingzw.html。 团园的网站首页是http://www.boxhostel.com,中文blog在http://www.boxhostel.com/blog/, 英文blog在http://blog.boxhostel.com/。 客栈离白塔寺,历代帝王庙,阜城门地铁站都很近,走路20分钟以内应该都能到。客栈主要面向背包自助游客,而且主要招待外国人,有多人间,也有标准间。有电脑,可以免费上网,还有免费的wifi支持,如果没有无线网卡,可以和老板借个usb网卡用。他们电话是 (86-10)6618 6768,email是[email protected]。
用文字介绍团园,把自己对团园的感受准确的传递给大家对我来说满难的,感兴趣的话建议大家去那里亲自用心体会。下面是些团园的照片,都是朋友们拍的,希望能借此帮助大家在心里勾勒出团园的轮廓出来。
如果你是希望奢华星级宾馆的条件,那就不要来团园了;如果你是习惯于行走在天南地北的背包客,喜欢青年旅馆的感觉,喜欢和来自各地的朋友们聊天,交流,那团园可能会是最适合你的选择。
注:团园的主人对客人很挑剔,如果他感觉你不适合团园,不适合北京胡同四合院的风格,他会以客满之类的借口拒绝你。
两年半前发过一段视频:跳舞跳到全世界, 其中的主人公这段时间又去了很多新的地方,又在很多地方跳了他那有趣的舞蹈,这次不同的是有了很多的同伴。
小时后,教科书里说2000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老师给我们描绘的四个现代化如天堂般美好,于是从那时起就天天盼着2000年赶紧到来,盼着早点过上好日子。还记得小时在大姨家的时候,和大姨掰指头算,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候我们都会是多少岁。算出来自己2000年时是27岁, 大姨会是60多。当时很是替大姨惋惜,因为到实现了四个现代化时大姨就老了,很多现代化的好处可能就享受不到了。
到了2000年时生活确实变好了不少,但是与小时候老师和我们描述的美景相比差距很大,心里颇是失落。今天看到胡core的新讲话, 说要到2049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听了百味杂陈。就像是在爬一个山,本来人们说爬上前面一个山头就到了,于是让人就抱了很多期望,指望到那儿就可以好好休息,吃点好吃的,结果好不容易到了上面,又告诉我们还差的远。
老妈和我们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时,常提到那阵天天盼着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到了共产主义就可以随便吃饭,不用天天饿肚子。那三年很苦,妈妈和老家很多人靠吃野菜,树叶之类活过来的,现在想起来,可能相信共产主义会早日实现的信念,才让妈妈那一代人咬牙挺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吧。 老家有全家自杀的,那家人估计不知道当时的中央内部定的指标是7年超过英国,10年超过美国,如果知道再熬10年可能就有吃穿不愁的生活等在眼前,他们应该会有更多信心熬过那段时光。
19年前北京大广场上的那个事发生时,开头很想不通,后来想到这可能是通向那伟大的四个现代化必须付出的代价,为了那伟大的目标,我们可能必须学会忍受一些必要的痛苦。今天,前面又画出了一个一样大一样漂亮的现代化目标,就是似乎比以前更遥远了些,我们会需要为这个目标忍受更多的痛苦么?这个目标不会又是为了让我们在面对更多痛苦时能够忍耐而画的空饼吧?
如果能活到2049年,我就是76了,20多年前有我替大姨惋惜,现在还会有小孩为我们这一代人赶不上未来的现代化目标而惋惜么?
本想睡觉的,但发现有edge网络支持,反正习惯了晚睡,一时半会儿睡不着,干脆写个blog。
现正躺在金山岭长城一个烽火台中的帐篷里。帐篷里三个人,中间的j已经开始打起了呼噜。我们是早晨10:37从东直门出发,到密云倒车,从古北口的蟠龙山长城徒步过来的。本来计划周一出发,但接连发生几个意外,结果拖到今天才成行。没想到运气特别好,赶上下雪,运气更好的是,刚开始徒步没多久,就云开雾散。金色的阳光照在晶莹白雪覆盖的长城上,显得分外妖娆。因为下雪路难走了不少,但看到了从未得见的美景。一段路走错了,晚上八点才找到宿营地。今晚的月亮很亮,照在白雪上强烈的反光令夜晚一点都不暗。我们都没开头灯,在月色下踏着长城上的白雪,向着远处的烽火台慢慢走去,听着新雪被踩时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遥望着远处夜幕下载绵延起伏的群山。看着山脊上的积雪不由想起"山舞银蛇",感觉老毛描述的真是形象。虽是冬日,风却非常轻柔,不是地上的白雪的话,都差点忘了这是万物萧杀的冬天。
躺在睡袋里写blog太累了!!!结束!
后记:昨晚写完想发布,但是总失败,只好放弃。 后来在回来的车上写了一大段的,结果回家用iphone发布日志,居然车上写的全没了,崩溃。
另:虽然是冬天,并且下雪,但还是在沿途遇到20多个从金山岭穿越到司马台的游客,全是外国人。 随着LP推荐这条线后,金山岭和司马台在外国人中是越来越有名了。而中国人似乎都更喜欢修饬一新的八达岭,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今天才知道,长城上的楼子大多数不是烽火台,而是叫敌楼,烽火台的建筑格局与大小都与敌楼不同。看来这个blog起得标题有误,不过懒得改了。
早晨长城上起了大雾,有时相邻的敌楼都看不到。随着慢慢走近,高大敌楼的轮廓在雾中缓缓浮现,增加了些许神秘的气氛。两侧的树枝上都挂着雾凇,让本已枯黄的枝条显出别样的生机。
长城上的生灵不只是人类,在雪地上看到两个小兽类的脚印和鸟的足迹,还看到一只在长城上空孤独盘旋着的鹰。
今天累屁了,心肺功能大不如前,回来路上又许下了N多锻炼身体的宏愿。
前几天才知道iphone上有与wordpress同名的免费应用程序,可以用来在iphone上写blog。这一篇就是用iphone写的,下面的图就是软件的截屏。软件功能不错,但iphone输入的不方便,让写blog的过程变得很痛苦,尤其是修改时重新定位光标特别艰难,还有不支持copy&paste让人抓狂,键盘的构思虽然巧妙,但还是常常按错键。比起前一个treo 600全键盘输入带来的流畅感,简直是天地之别。
虽然输入不便,但还是很喜欢iphone。刚才朋友短信过来自己女儿满周岁照片的网上相册地址,点短信中的链接就直接跳到picasa网上相册,显示效果非常完美。一张张翻看小天使的照片,仿佛手中的iphone真的成了相册,看得非常惬意。
平常最常用的还有stanza电子书软件,结合网上图书馆室,iphone又成了让人爱不释手的书。
平常跑步锻炼就用trackthing,统计跑的距离和速度,还不够好,不过magico已经答应要做个更好的iphone跑步软件给我,条件是将来拿了马拉松冠军奖金要分他一半。
写上面这点文字已经用去了一个多小时,iphone看来还是不适和作为日常的blog书写工具,但用来发一些以图片为主的blog(如突发新闻事件播报),应该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更新:被magico鄙视了,修改时定位光标原来一点都不难:对着想定位光标的文字,按1秒钟以上,出来一个放大镜,然后稍微移动手指,看着光标在放大镜里跟着动,很容易就能定位了。
年初的时候定了一个计划,要在一年内把中国沿海的大中城市从北到南都给转一遍。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过了春节后家里就有很多事,计划只好搁置一旁。到了8月底总算有了些空闲,怕夜长梦多,8月28号晚上就出发了。 计划进行了大幅缩减,只限于转山东的沿海城市。结果就这个缩减的计划也没能完成,最后去看日照前家里又出了状况,只好连夜回来了。
这次去看的城市有东营,蓬莱,烟台,威海,青岛,还有个非沿海的淄博。没有什么太特别的感受,记个流水帐,沿途一些照片和零星的杂感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第一天晚上10点多到了河北黄骅,找了个盛凯大酒店住下来,前台说没有网络,结果打开笔记本搜到一个没加密的wifi热点,速度居然还不错。
第二天就直奔东营的黄河入海口公园。其中过河北省和山东省交界时过一个桥,桥中间就是省界,在桥的这边有个收费处交了10元,过了桥又有个收费处,说刚交过也没用,又收了10元,过一个破桥交了20元。
进入山东省界不久就见到了赫赫有名的扫地机
这个照片copy自网易新闻,自己没来得及拍。扫地机过处尘土飞扬,颇为壮观。老婆尽管也算了解中国的不少奇闻异事,但看到这个还是被雷的目瞪口呆。
一路上让她一惊一咋的还有三轮农用车的超强运载能力。
下面就是黄河入海口保护区的大门了,只适合自驾车过来看看,里面还要再开10多公里才能看到点景。
因为黄河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沉淀在入海口,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在不断增长,每年向海洋推进0.5公里左右。
下面是些景区的图
黄河上最后一个桥。让我非常惊讶的是尽管这段黄河已经快到入海口了,但并不宽,这个桥甚至比我在黄河上游的兰州和磴口经过的黄河大桥都要短很多。这个桥貌似是个浮桥,看来黄河不但不能象长江一样万吨巨轮来往自如,连小渔船都过不去。说是中华的母亲河,但经济价值相比长江差了一大截。
有渔船靠在桥边,上面放着渔民今天的收获
黄河水不是那么黄,比壶口瀑布的黄河水清很多。
桥离真正的入海口还有段距离,坐快艇去看了看真正的入海口。开了几分钟后,开船的师傅一指,说前面就是真正的入海口,看了半天,没看出啥来。 停船的地方离真正的入海口还有段距离,开船的师傅说因为入海口有海水阻拦,积有大量泥沙,快艇过去不小心会搁浅,不敢过去。可我明明看到有更大的船向入海口方向开。
师傅把我们带到一个岸边停下,说这片土地就是黄河带来的泥沙形成的新土地,前些年还没有的。
总结:坐快艇看入海口非常不值,强烈不推荐。
从入海口公园去东营的路上看到很多胜利油田的磕头机,但不少已经停产的样子,难道胜利油田真的要寿终正寝了?
到东营如家住下后,问饭店前台当地有什么特色菜,答曰:无。
29日直奔淄博,在高速路上看到有殉马坑的招牌,就在临淄下高速找了过去。这个博物馆的口气很大,说:“西有兵马俑,东有殉马坑”,但博物馆在一个很偏的村子里,而且门面很小,让我数度怀疑走错了路。博物馆就一个展室,是整个殉马坑的一部分。当年只挖了这么多,据说刚刚挖出来时,马骨呈白色,很新鲜的样子,但短短几分钟内迅速变成土灰色。因为没找到好的保护方法,就没再继续开挖。
还去齐国历史博物馆看了看,看到一个不错的青铜器。离开博物馆时,看到有大队的韩国游客进来,旅游大巴的旗子上写“xx姜氏寻根团”,晕菜,怎么寻根寻到山东了,韩国的这些姜氏后代难道是姜子牙的子孙?
淄博有个不小的博物馆,旁边还有陶瓷博物馆,但我去的那天都没开。 为了请韩国朋友(她说连着吃中餐,吃的肠胃不舒服,特别想吃朝鲜泡菜),满城找韩国餐馆,找到一个貌似不错的,吃了感觉很一般,大概是因为这边韩国人少吧,不过这边的博山菜非常棒。 不知道是不是恰好住对了地方,发现淄博有特色的小饭店很多,由此来看,淄博应该是一个对饮食比较讲究的城市。
去蓬莱看了看,没看到啥仙境,感觉一般,不知是不是季节不对。也有人说蓬莱的长岛不错,不过在蓬莱城里转两圈,没看到啥特别的,让我们没了继续转的兴致。早晨起晚了,当地特色的蓬莱小面没能吃上。
到烟台的第一个清晨,去海边看了日出。
烟台很大,分旧城和开发区,其中开发区都是新建筑,路非常宽阔,一派新兴城市的感觉。旧城是晚上去的,没看清楚,只是感觉也很发达,就是一些地方路窄了些。
烟台的海不是那么清,可能和海滩的沙中含有较多土有关。
烟台开发区滨海路上有个韩式参鸡汤店,非常正宗,好吃极了。
在烟台待了两天就去了威海,威海的海水非常清,真正的湛蓝。本想去刘公岛看看,没想到轮渡票价居然是110,只好放弃,遥望刘公岛照个像,也算到此一游。
第二天沿着滨海路走了一圈,风景很好。
经过海滨浴场时下去游了游,喝了不少海水,算是为阻止地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做点贡献。
在威海当地没找到什么当地特色,倒是看到不少韩国餐馆。在点评网看到一个评价很高的韩式的李朝牛汤,吃了感觉一般。
威海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据说这儿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待了两天多后,我们相信此言非虚。 威海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变幻时,有专门给行人过马路的时间,四个方向的机动车道都会变成禁行的红灯,只有人行道上的行人灯是绿的,比起北京强多了。 北京很多的路口如果严格按红绿灯走的话,在一个变化周期内,人是很难走过马路的。
离开威海后,直奔成山头。一路不走高速,而是一直沿着海边开。路上看到很多的风力发电机,曾在高速上也看到大队运送风力发电机零件的车队。看到的不少风力发电机是不转的,就是转也是转的很慢,大概是季节不对,但还是让我怀疑这里的风力发电机真的能发电么? 听说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可以向欧美国家卖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大概是中国商人找到除发电外的其他生财之道。
成山头的“天无尽头”柱石。原来上面写的是“天尽头”,这是前些年才改的。秦始皇看了天尽头后回去路上被暗杀,而胡耀邦也是看了天尽头后回去被贬去总书记职位,因此盛传“天尽头”的含义是你的福气到头要走下坡路了,结果吓得好多人不敢来看,景区只好给改成“天无尽头”。不过据说改了后,胡耀邦以后的中国的公仆们也是绝少敢过来看的,生怕影响到自己的官路。
离开成山头后,向青岛进发,中间经过荣成。荣成的路非常宽,高大簇新的政府办公楼,但是路上车很少,绝少的行人,让人感觉些许诡异。
连夜赶到青岛,第二天看车前头好多小点,本以为是泥点,仔细一看全是蚊子的尸体。
青岛12年前就来过,这次发现多了些新楼,新的高架桥,但原先的印象没啥变化,栈桥还是原来的栈桥,海滩还是原先的海滩。看着似乎每个景致都是似曾相识,看着亲切,但已没了拍照的兴致。
青岛韩国人很多,尤其市新华书店附近的小区,让人有身处韩国的感觉。里面找到个田园家,吃到了很久没吃到的朝鲜米肠汤(这是直译,在那个饭店的菜单上写着猪头肉汤),非常好吃。
本想再去日照的,可这时候接到家里有事的电话,只好往回返了,回去路上经过潍坊,去看了看风筝博物馆。
一路转下来,感觉山东城市的基础建设都很不错,道路都很宽,到处都是新盖的高楼大厦,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缺点是这些城市建设规划都鲜有自己的特色,在淄博见到一个韩国朋友,她说来淄博感觉和韩国的城市差不多,很发达,但看不到任何这是中国城市的感觉。
在青岛遇到在那边打工的表弟,听他说青岛那边做工艺品的厂子已经倒了3/4。 最近广东沿海的企业倒闭频有所闻,中国的经济让人忧心。
山东的红绿灯和国内我去过的其他地方不太一样,不少路口是先放左转,然后再直行。还有个奇怪的,就是在威海和潍坊的一些路口,左转道不在路的最左侧。
山东沿海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还是都比较贵,尤其是海景房。有意思的是在威海和烟台看到的海景房,很少当地人买,都是外地客户。据说海景房海风比较大,屋子里潮气重,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 看到的几个楼盘房型都是面积偏大,每个房间的面积也都分得很大。
成绩1个小时2分多点, 不过感觉10KM的终点似乎不到10KM,好像是在9KM左右。
跑得时候感觉这种全民参加的马拉松其实就是一个大超级party,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大家都很开心,并互相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