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山寨故事

现在山寨文化很流行,让我想到10多年前听到的一个事。当年离家不太远有个解放军的炮兵导弹学校,当地简称炮校。炮校很大,有很大的训练场,还有很大家属院,有很多中小学的同学都是来自那里。90年代中期认识了一个炮校的老师,给讲过不少军内的秘闻。1995年有次他告诉我,中国空军被美国海军航空兵给耍了,当时有点半信半疑,因为照他说的细节来看,中国的空防完全不堪一击。后来等有了互联网这个事才被多方证实,详情大家可参看这个帖子。从他那里还听了不少趣事,不过和山寨相关的只有一个,今天给大家讲讲。

据他说,中国的军工基本就是靠山寨,而山寨的主要对象就是苏联。在50年代的时候是老大哥手把手教,把自己最新的飞机导弹设计图纸拿过来教中国生产。但中苏决裂后,就没了正经师傅,只好自己去偷师学艺。70年代为了仿制一个苏联的导弹,给一个国家(注:好象是罗马尼亚,埃及还是阿尔巴尼亚,记不清了)修了一个机场才换来了一个该型导弹的原版。中国的军工人员不是盖的,通过拆解测量,居然就造出了山寨版的导弹,性能什么的直追原版货。但拆解过程中有个让中国的军工人员始终想不透的一件事,就是导弹电子控制舱的盖子上有个小洞,是用一个螺丝拧上的。别的设计大家都搞明白是干什么的,就这个洞和这个螺丝是做什么的想破头也没想明白。反正最后山寨版导弹工作良好,大家皆大欢喜,这个洞的事就被很多人淡忘掉了,只是在当时负责山寨的几个人技术人员心里一直留了个小疙瘩。

后来91年苏联解体,在中苏交恶后老死不相往来的两国军工有了很多交流的机会。当初负责造山寨导弹的中方军工人员居然在一次国外武器展上见到了这个导弹原先的苏联设计师,于是就向老大哥问了那个困扰了他很多年的问题:那个洞到底是做什么的。因为已经过了保密期,老大哥坦诚相告,其实那个洞的作用很简单,就是在制作的最后工序里,会通过那个洞在电子控制舱里面充入干燥的氦气,而螺丝就是为了密封用的。这样会使电子器件工作更稳定,保质期更长。中方的军工人员恍然大悟,当初他们拆解时以为是普通螺丝,简单拧开了,氦气也跟着跑了,哪里想到还有这种奥妙。

国内很多的山寨品和国外的原版可以做到外观惟妙惟肖,甚至功能也不差,但质量方面名声不佳,可能就是类似上面这种小洞的技术细节没有搞明白。很多技术产品隐藏在细节中的思想与匠心是山寨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