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新中国的史官

中国有诸多的优秀传统,,最让我欣赏的传统就是记史。记史由来已久,据传在黄帝时期,仓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二者都是史官。据《吕氏春秋·先识篇》记载,夏朝就有正式的史官。 史官还分很多种,唐朝刘知几的《史通·史官建置》中说: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历代的史官记录下的《二十四史》有3219卷,4500多万字。 这还不包括更加浩如烟海的民间私史,野史,地方志。顾准曾批评“史官文化”以政治权威为无上权威,使文化从属于政治。也有人批评史官的记述有文过饰非之嫌。但就是这样的史官群体,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宁为兰摧玉折,不为萧敷艾荣”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崔抒与齐庄公为争夺美女发生矛盾。崔抒借机杀了齐庄公,立了齐景公,自己做了国相。对此,齐国太史记道:”崔抒弑其君”。崔抒不愿意在历史上留下弑君的恶名,下令把这个太史杀了。继任的太史还是这样写,又被杀了。第三个太史仍然这样写,也被杀了。第四个太史照样直书其事,崔抒感到正直的史官是杀不绝的,只好作罢。这时,齐国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听说接连有三位太史因实录国事被杀,惟恐没有人再敢直书其事,便带上写有”崔抒弑其君”的竹简向宫廷走去,中途得知第四位太史照实记录没有被杀,就回去了。《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了齐太史”身膏斧钺”的事迹,齐南史的不畏强暴,秉笔直书,几千年来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官的典范。

—–(摘自《中国史官的厄难》

中国古代的史官大都有这样”秉笔直书”的好传统,《史通》中提出了对”秉笔直书”的定义:“不掩恶,不虚美”,就六个字但要做到很难。很多史官为了”秉笔直书”而掉了脑袋,甚至遭到满门抄斩。也正是史官们付出血与生命的记录,才让我们这个国家有了记录翔实的几千年历史。 而不像一些国家只能从传说中去寻找自己的过去。读史使人明智,都说中国人聪明,记史的传统是不是在其中居功至伟呢?

虽然记史的传统历经几千年,史官的传承经历了几百代,但也有些朝代是没有史官的。 比如三国时期的蜀汉就一直没有设置史官,弄得陈寿写《三国志》时,关于蜀汉资料非常缺乏,写的就相对单薄许多。 但偶有的断层并没有阻碍中国记史传统的延续,这让我们现在能读到完整的《二十四史》。虽然经历多次的朝代更替,但这个伟大国度的精气神却一直传承下来,而史书则是这精气神一直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读了很多史官的故事就忍不住要问:“谁是新中国的史官”? 台湾有个国史馆,但那是记录中华民国历史的。zhonggong有个党史研究室, 但那是党史而非国史。 中国社科院有个历史所,看他们网站上的介绍都是怎么研究别人记录的历史,没说怎么记录新中国的历史。 新中国眼见就要庆祝成立60周年,这六十年来是谁在记录新中国的历史? 难道几千年来史官的传承已经消逝? 如果记史的传统消逝了,会不会整个中华文明都会渐渐消亡?

夫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

喜欢上了网易的新闻

以前国内看新闻常去新浪新闻,后来听小辉的推荐,越来越喜欢上了网易的新闻。原因有两个

  1. 除了和新浪一样的新闻外,网易还常有些令人思考的文章。比如今天的 《只有歌颂没了讽刺,相声大步走向笑声窒息》《俄罗斯政治改革:走出经济阵痛,宪政日益成熟》
  2. 网易的评论管制没有新浪那么严,经常见到很好的评论,不只是单纯发泄。 关于网易的尺度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评论截图:

网易评论

网易评论

今天在网易评论里还看到一首好诗:

标本
——河南兄弟开胸验肺解剖了谁
作者:水杉

妲己说:
“打开比干的心”
那时没有X光,
现在有,
他们却更相信眼睛。

为证明自己的尘肺
和别人的苍白,
为证明自己的清白
和别人的污垢,

无助的兄弟,我看见
你打开了胸膛,
那里果然
漆黑一片。

如果,他们还说你曾在别处工作,
勇敢的兄弟,
你是否还要打开心脏,
我知道,那里已是
一片冰凉。

如果,他们要为你做精神鉴定,
悲情的兄弟,
你是否还要打开头颅,
我相信,那里将会
空空荡荡。

兄弟,你解剖了自己,
也解剖了所有的人。

兄弟,今天
请允许我解剖你的名字:
长弓为张,是战斗的臂膀;
滴水成海,是血泪的凄凉;
刀口游走,是无助的辩抗!

张海超,
是你嘲弄了近代医学,
还是文明嘲弄了你?

不管病灶在何方,
不管是肺泡,还是心脏,
不管是灵魂,还是口腔,
每个人,
请相信解剖的力量,
请坚守良知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