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优礼内测试吃报告
Max一个半月前告诉我,他辞职一个月了,回潮汕老家正做个自己家乡文化有关的小品牌。让我很是期盼。一个2013年广州创业周末大赛的冠军,一个为诸多大品牌做过品牌咨询工作的顾问,一个创意多多的90后,是不会让人失望的。
今天就收到了这个:
打开一看:
这还只是试吃装,正品是下面这个:
打开的时候,发现貌似不经意绑上的绳子,其实是很妥帖的粘在纸袋上的:
这是后面
每个小盒了里面是个小纸袋。小纸袋可不是一般的纸,而是三层,最里层一层薄膜,第二层是铝膜,第三层纸,里面的食品得到了最妥帖的保护。
这就是里面食物:花生。
晚上一个人坐着,一粒一粒慢慢品尝。 真没想到花生居然也可以做到有这么多层次的味道,梅子味的花生,入口一点酸,接着酸甜,接着甜,再接着花生的本味出来,花生的本味后又藏着说不出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茶味味道层次更多,但我的语言表达力实在贫乏,很难用文字去描述那细微的味道变化。
本来不爱喝茶,但吃了这个花生后,忽然想起和朋友一起在古北口长城脚下喝茶的日子。喝着茶,再能吃上这么好吃的花生一定是极好的。 喝几道茶水,让味蕾充分舒张开来,再拿起一粒后生花生放进嘴里,让那味道慢慢在嘴里释放,体会味道层次的一点点变化,一定是非常惬意的。
强烈推荐梅味的,让人欲罢不能,茶味也是让人回味很久。原味对我来说有些太甜了,不过从小不喜甜食的我居然也吃了一整袋。
除了花生,Max还开发了芝麻糖和瓜子脆。芝麻糖没来得及拍照就被同事们分光了,下面是瓜子脆:
这个也很好吃,但感觉味道不似梅味和茶味的花生那样层次那么多,回味那么悠长。
这些东西都没加防腐剂,都是潮汕传统工艺纯手工打造。
这是Max的个人微信号和公众号(公众号名: 换个姿势看潮汕)。 大家要购买可以直接和他联系。
另:在各地行走时,看到过很多古老传统的手工艺品,各种小地方的美食,躲在偏僻的小角落里,无缘被外界知道。当时就起过要把这些好东西带给世界的念头,不过自己是行动上的矮子,一直没有行动。Max从说起到做出产品,发布试吃套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执行能力之强让人侧目。而且更让人欣喜的事,他不只是把眼光放在小吃上,而是希望能把潮汕传统的文化借由后生优礼介绍给外面的世界。希望将来Max能做大做强,不只是潮汕,还能把各地的传统小众的美食及文化带给大家,还希望能出现更多的Max,成为急速前进的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
IE11在Windows 7中不能启动的问题
今天韩国阿姨的机器上突然IE11打不开了,点IE11的图标IE窗口死活不出现,而用Task Manager能看到IE的进程。 查看Windows update发现昨天刚安装了KB3058515, 一个关于IE11的安全补丁。在安全模式下,IE11启动没问题,看来是这个安全补丁和IE11的哪个插件冲突了。 于是把IE11的所有Addon disable掉,可依然不行。 还卸载了一堆可能和IE有关的软件,但毫无效果。 查杀了木马病毒,也毫无发现。
在网上也找到有人说是注册表权限问题,发现这台机器不是那个问题。
最后用Process Monitor查看系统中的进程,发现有个Baiduprotect.exe 进程很奇怪,明明这台机器没安装过任何百度的东西啊。 最后在C:\Program Files (x86)\Common Files\Baidu\BaiduProtect1.3\1.3.0.619 找到uninst.exe运行,卸载了Baiduprotect。 卸载后IE11终于恢复正常。
重写?重构?
今天看到Gu Lu的Blog《知乎回答:入职后发现项目组代码异常混乱,是去是留?》中谈重写还是重构的问题,说的很好, 读了很有些感触。重写与重构的抉择问题存在于很多公司,尤其是创业企业。下面说说自己的意见:
先说结论:如果是功能单一的某模块,重写问题不大,而复杂系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赞同推翻重写。
原因如下:
- 复杂系统的推翻重写需要投入的开发资源很大,周期很长才能见到效果。对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孤注一掷的赌博,风险很高。
- 而且重写期间,旧有系统得不到根本改进,公司要冒着长时间内业务需要的技术支持无法得到改善的风险。
- 还有,看到过的推翻重写的复杂系统,很多没什么好结果。不少重写出来的东西同样百病缠身,甚至还不如原有系统。
做出重写或重构的决定很容易,但真正让一个系统能有提高,真正让一个团队能更进一步,需要的是一些更深层次的改变。
- 重构应该贯穿代码开发的始终
好的代码是改出来的,代码需要不停的重构, 重构应该贯穿代码开发的整个阶段。很多人能在创业初期迅速开发出能工作的系统,但他们把这期间的遗留的问题称为技术债务,总希望能抽出专门的时间来解决它。这种事自己也做过,但现在不赞同专门抽时间重构,而是认为重构应该贯穿开发的始终。这之间的差别貌似很小,其实是开发方法上的本质差别。 - 自动测试
当面对的是一个很庞大复杂的系统, 很难在短期内通过简单的阅读代码就彻底读懂它。这时你的一些改动如果没有测试去做检查,那弄不好就会造成系统的一些很严重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代码缺乏良好的风格,缺乏良好的架构情况下会更突出。但如果手工测试的话,过程会很漫长,会造成整个系统迭代速度极其缓慢。而且手工测试本身也是有不低的错误率的。 复杂系统的重构必须要有自动化测试做保障。单元测试的技术已经很成熟,而selenium,appium等测试工具的出现则为为浏览器,app等终端产品UI的自动测试提供了很好的手段。robot framework等测试框架的出现,则为搭建自己的测试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而云技术发展,则为搭建可自动缩放的测试系统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当几百个测试用例可以在半个小时就全部跑完的时候,重构的迭代速度会大大加快,而且会是有质量保障的速度。 - 可测试性
代码的可测试性大家谈的不多,很多编程名著里见不到他的踪影。代码的可测性可能在开发简单系统,比如单机软件时还不那么重要。但在开发复杂的系统时,当你需要重构它的时候,可测试性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当你重构出现问题时,可测试性好的代码应该能让你迅速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可测性不好的系统,自动测试的意义会大打折扣。至于什么是可测性,大家可参看同济大学的朱少民老师写的一个非常好的ppt:谈软件可测试性,这里就不重复了。可测试性不只是有利于在开发阶段调试代码,在生产环境中,可测试性好的系统也有助于迅速发现定位问题,减少问题造成的损失。 - 其他
- 持续集成
有了持续集成,你就可以从打包,到测试,到生产环境部署都可以全自动化完成。 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立刻自动回滚。 - 在线生产环境监测
应该建立一套生产环境监测系统,并不断完善,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发出警报, 甚至能自动做一些自动应急修复错误。
- 持续集成
做好上面几点,重构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否则重构也是很冒风险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都有些大家都不敢动的老代码的原因。
说到底让团队能做好重构工作,是要在团队里建立一种开发文化:
- 产品快速构建,小步快速迭代
- 重视测试,重视软件工程
===========================================
曾经做过很成功的一次重构,在半年后旧有代码已经很少,几乎90%以上都是新代码,系统性能和稳定性都大幅提高。有可能从半年后的视角,会觉得这是一次重写,但这其实都是每天一点点重构带来的。整个重构的过程系统不断稳步提升,整个改变平滑顺利。除了重构代码的工作,还做了不少别的:
- 当时重构工作开始的第一天,就安排专人开发自动测试系统
- 后来又开发了生产环境的监控系统
- 给系统增加了不少专用的监测接口
- 当时业务人员遇到问题常常直接捅到开发这边来,后来给系统增加了一个接口,能迅速帮助业务人员定位是使用错误还是系统错误,如果是使用错误是具体什么错误。增加这个接口后,从业务那边过来的技术支持压力一下少了很多。这也算是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可测试性。
- Gulu文章中提到的幽灵替补,灰度发布的方法都用到了
也有些方面没做好:
- 当时的持续集成一直想做,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做起来,真正持续集成是在现在的公司才做到
- 当时的自动测试系统只能做基于Web API的测试,UI自动测试做了尝试,一直没真正做起来。这也是到了现在公司才真正知道怎么做。
- 柔性服务的思想很好,当时没想到,希望以后能试试。
狼图腾
春节在北京看了《狼图腾》的电影,感觉非常惊艳。于是把多年前只读了开头的同名小说再捡起来,一口气读完了。 下面对比一下《狼图腾》的小说和电影:
- 小说对草原生态环境的描述更细致,不单是狼,而是旱獭,羊,马,牛,老鼠,蚊子等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圈。 这方面电影因为时间所限没能展开
- 坦白的说,小说的文笔比较差。 作者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读者,缺乏技巧。电影不愧是世界知名导演执导,艺术技巧高出很多。
- 小说中塑造了包顺贵这个反派形象,容易让人把整个草原悲剧推到他个人代表的少数人身上,显得肤浅。其实这是整个中国的悲剧,电影这方面处理就比较好。
- 电影对小说中很多人物进行了删减合并,故事的推进有些环节稍欠逻辑。这方面小说好很多,塑造了很多性格各异,背景各异的人物。
- 小说中小狼的结尾让人不好受,电影的结尾更好些。
- 小说中对汉族传统文化的贬低及推崇草原民族的狼文化到了有点歇斯底里的程度, 有人批评这本书法西斯也不是没有道理。而电影主题突出,专注在人和自然,动物之间的相处,立意上高出一筹。
- 电影中狼群追逐马群的镜头非常震撼,这点小说的表现力是自愧不如的,强烈建议去电影院感受大屏幕带来的冲击。
总的来讲小说还是很不错的:
- 它给人带来中国很久以来缺乏的一种更全面的历史观, 认为中国的历史是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共同写就。有可能自己是少数民族的关系,对中国以汉族为中心的历史描述方式很是不感冒。中国这片土地,汉族长期统治过的地方只有三分之一,可史书中讲那三分之二的土地上的人和事太少太少了。
- 对狼文化的思考很有趣,带给人全新的视角。
- 《狼图腾》描述的草原生活也是前所未有的细致, 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了草原。以前看老鬼写的《血色黄昏》,虽然也是知情去内蒙插队的故事,但他不是和牧民一起生活,还是在学生堆里。
- 豆瓣上有老鬼及其他一些曾经的插队知青批评《狼图腾》的文字,建议大家也看看,兼听则明。
简评最近几年看过的电影
上次简评看过的电影是九月 26TH, 2009, 下面把从那天以后看过的电影简评一下,分成三组:
- 强烈推荐
- 2014-2015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推荐
-
- 熔炉
从电影角度讲一般,但从真实故事改编,故事本身的力量震撼人心 - 智取威虎山
主旋律居然能这么拍,很是惊喜,虽然缺点多多,但做为徐克的脑残粉实在忍不住推荐。 - 狂怒
简直就是美版的手撕鬼子。不过如果你和我一样从小就是坦克迷,那你会看着很过瘾。 - 深空失忆
引人深思的科幻 - 奇爱博士
库布里克60年代的大作,但现在已经不是当时的冷战环境,看着少了共鸣,不太推荐。但因为是库布里克…. - 外星醉汉PK地球神
了解一下印度人民对宗教的思考。 - 彗星来的那一夜
又是个低成本科幻,有趣,但推荐度偏弱。 - 汉娜·阿伦特
根据纳粹战犯的辩护律师的故事改编得来,引人深思 - 指环王3:王者无敌
前两部早看了,最后一步终于看完,场面宏大,电影院看着应该很过瘾。 - 罗马的房子
讲两个女同的故事。 - 神偷奶爸
很萌的小黄人
- 熔炉
- 2013
- 2012
- 2011
- 永无止境
很有些象《超体》但剧情比超体有意思 - 源代码
很有趣的科幻 - 罗拉快跑
给电影增加了一种全新的形式 - 迷雾
斯蒂芬金的故事很棒,但电影感觉没拍好 - 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
有趣的科幻
- 永无止境
- 2010
- 2009
- 有关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
低成本科幻,和《彗星来的那一夜》有点像。
- 有关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
-
- 不推荐
一些片子就不点评了,实在没啥可说的。 放在这里不是说片子很差,很多就是不对我胃口,一些在豆瓣里评价还不错。 -
- 2014-2015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父亲的建议
前一阵看到知乎上的一个问题:父亲给过你最好的建议是什么?,很有感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老爸给过我的建议。
- 上学时,上课经常走神,老师说要注意听讲的时候常常神游天外,想别的好玩事情。心怀愧疚的和老爸说起这个问题,老爸说他上课也经常走神。并说上课不需要一直注意听,其实往往老师讲得重要的只有那么几分钟,只要那几分钟注意听就可以了。
- 在上高中时,有些同学中的学霸经常学到深夜2,3点。老爸对这种方式很是不以为然。他鼓励我玩,说:“你痛痛快快的玩,玩好了你的状态就好,状态好时学半个小时,顶疲惫状态下学一天”。并且让我自己感觉学习效率低下时, 不要再学习了,自己找办法放松或者出去玩。 爸爸从来没盯我和我妹做过功课,也几乎没催促过我们的学习。我高三的时候也几乎天天踢球玩,每天早早睡觉。高考那几天,每天也是踢个不停。看着不少同学被父母盯着,锁在屋子里做功课,幸福感顿时爆棚啊。
- 父亲凡事特别强调方法,他读技术书的方法是先读目录。先大致看一下,觉得哪些章节重要,然后粗看这些章节,然后找出这些章节中最关键的几页,然后精读这几页。这个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 父亲说:“想吃表示你身体需要,尽管吃”。尽管我吃成了个胖子,但从这句话里体会到了人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本能需求。
- 老爸很早就告诉我,老师可能是错的,甚至所谓的全国知名专家也可能是错的,让我从小就敢大胆质疑很多东西。(当然也是自己走狗屎运,遇到了不少非常好的老师,当质疑他们时,不以为忤,而是耐心讨论。)
- 12岁时,老爸就开始教我做饭,做菜,说人需要尽早学会必备的生活技能。
- 有次劝父母出去旅游,母亲说越来越老,就越来越不想出去了。父亲说:“这不对,要想到每一天都是自己余下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
父亲还有更多的建议是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给我们的,而不是说教:
- 长大的时候,刚好也是彩电开始普及的时候,当各位家长为限制孩子看电视而定下各种规矩时,爸妈从来不限制我们看电视。考第一的时候不限制,考第几十的时候也不限制。
- 也是12岁时,老爸就把一个《毛泽东选集》送给我。尽管现在对老毛的评价和老爸南辕北辙,但不可否认,老毛写的还是有些精华的(虽然糟粕多了点),对我影响很深。
- 和爸妈要钱买书,爸妈从来没拒绝过,基本是要多少就给多少,买回来给爸妈找回零钱,爸妈从来不检查我是否真的买了这些书,是否真的花了这么多钱。其实我们家那一阵的经济情况一直比较紧张的。
- 小时候爸爸就带我去他的实验室,让我喜欢上了计算机,后来去北图,专利局查资料还带上过我,教怎么查资料。
- 爸爸对我们的一些人生关键选择上,会给出自己的意见,但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我们头上,而是充分尊重我们自己的选择,并完全的支持我们。
- 我曾经得不小的病,养病近3年,还发过病危通知。那阵妈妈常常流泪,而爸爸给我看到的总是特别积极,自信的面貌,总是鼓励我。等三年快过去,身体好起来后,才惊觉,爸爸头发在这三年里已经都白了。
谢谢爸爸。
2014/09/29补充:
老爸还说过:“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
2014/10/03补充:
老爸还说过一个对我影响至深的话:“不要和别人比,而是要和自己比”。每次考试比上次进步一分,哪怕还是最后一名那也是好的。而考第一的时候则还要常想自己能不能能做的更好。
分享做为独立开发者的一些经验
今天中午在知乎上收到邀请回答做为独立开发者,有哪些可以分享的经验?, 于是饭后东一榔头西一镐的回答了一通,居然颇受欢迎。我把原文删了一些不必要的再发到这边。
- 不要总做外包,要有自己的产品
外包无论价格多高都还是苦力钱,要形成自己的产品。 - 每年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做独立开发者后,就失去了和同事们交流学习的机会,而作为Programmer不停的学习新技术是必须的,所以这方面要特别加强。 - 工作计划可以和大众的节奏错开
做独立开发者最大的好处就是时间的自由。很多地方,例如美术馆,电影,旅游胜地,在周末人满为患,周一到周五则几乎空无一人。 所以我常常是周末工作,周一到周五抽一到两天休息。做独立开发者的时候,黄金周是绝对不出去玩的,都是在家工作,旅游淡季的时候出去玩。 - 尽量购买或外包一些非核心工作
现在网上有很多成熟的各种服务,比如template monster的网站模板,可以让你简单填写内容就能搞出一个很漂亮的网站。 这种工作不需要自己做,尽量外包或直接购买。 自己做最核心的东西。 但这个核心并不等同于核心技术, 而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当你的核心能力是整合能力的时候,甚至所谓的核心技术都可以外包。 - 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如果生活没规律,工作也就缺乏计划性,那工作的拖延不可避免,拖延多了,人的状态,心气都会下降,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锻炼一个是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外,对你保持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很有帮助。 我在做独立开发者期间,养成了长跑的习惯,那9年的北京马拉松除了有次因为在国外没能参加外,其他全参加了。 - 要重视社交生活
对这9年的生活非常满意,如果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开始没太重视社交,后来才开始重视。如果有机会重新来过,一定会更积极的参加社交活动。我这个人原先就比较孤僻, 自己一个人工作后,就更有点离群索居了,和客户和朋友都是靠email,IM联系。 虽然经常去旅游,甚至一年有半年在路上度过,但大多是自己一个人背包到处转。过了几年才意识到问题,感觉自己脱离开社会太远了,才开始在亲友帮助下重新开始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关于社交活动有几个建议:
- 多参加积极向上的群体的活动
在北京的时候,长期参加了阳光志愿者,后海龙舟队,古逸读书会的活动。这些组织,尤其是阳光志愿者,人们都很有正能量,又都很友善,认识了不少很好的朋友,他们是我这辈子最好的财富。 和积极向上的人多交流有助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 觉得不擅长沟通可以参加培训班
我不擅长与人当面沟通,于是就总是有意无意躲避与人沟通,结果越来越糟糕,做独立开发者后就更愈演愈烈。 后来听从朋友的建议,参加了一个关于如何沟通的培训班,确实有效果,关键是从此树立了不惧怕当面沟通,重视沟通,积极沟通的态度 - 建立自己的Network(应该叫关系网,但中文的这个词有点贬义)
不要以为个人开发者不需要Network,其实应该是更需要,这个道理我今年才明白。
- 多参加积极向上的群体的活动
- 多参加技术聚会
一个对学习新技术有帮助,还有就是能认识一些朋友,有助于拓展自己的交际圈。 看楼主是深圳的,我去参加过深圳的Startup Grind认识了不少有趣的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