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大桥

在壶口瀑布看到一个满有趣的桥, 这个桥横跨在壶口瀑布下游1-2公里处的的黄河上,西面是陕西,东面是山西。有意思的是这个不太长的桥,还是两省分开修的,陕西修的那一部分明显质量好很多,桥面下有双层钢梁,桥墩也很粗壮,山西这边明显就单薄很多。

桥上的护栏也是不一样的,下面照片右边粗壮的是陕西修的,左边的是山西修的护栏。

壶口瀑布景区也被分成两半,一半归山西,一半归陕西。 你要想去对面看还要再买一次票。

体验“如家”

如家快捷酒店本来一直没太关心,但短短半年内在我家附近已经见到了它的四家分店,忍不住好奇起来。

这次来西安,就选了入住如家汉光门店体验了一下。是个大床间,房子不大,比一般的标间小。 很干净,很多细节考虑的非常周到。比如杯子,牙刷,毛巾,拖鞋两个的颜色都是不同的,这样很好和同伴分别是谁的;配有电蚊香;电源插口有万能制式的,我这个香港水货笔记本不用转换头就能用;在楼道里遇到的每个服务人员都说您好。159一天的住宿费不含早餐,早餐也不贵,10元,明早体验一下。

在网上看到有人对如家的宽带速度很是不满。登录ip138.com看了一下,网络是电信的。用网络快车单线程下载华军软件园宿迁电信服务器的文件,速度在40K(字节每秒),增加一个线程速度还是40K,看来做了限速,应该够用了,但访问google reader和google document显得非常慢。

对如家初步的印象很好,不过缺乏和其他西安旅馆的比较。锦江之星在西安也有分店,价位差不多,不知道情况怎样。

泸沽湖陌上花开国际青年旅舍

平措终于得偿所愿,在美丽的泸沽湖畔开了间青年旅舍, 名之曰《陌上花开》。 在2004年遇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在泸沽湖住了3年, 告诉我正在泸沽湖里格岛上建一个旅馆。后来政策变化,建到一半的旅馆被拆掉,他只好跑去湖南凤凰开了家青年旅馆。 去凤凰看他的时候,他说泸沽湖那边又有希望了。 随后一年在msn上不见他的踪影, 一直忙着盖他的旅馆,前一阵发信告知:建好了。订房电话:0888-5881111。

关于旅舍的名字他还颇掉了些书袋:

吴越王钱镠,史载他“权勇有谋,性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诗僧贯休为他其献诗道:“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他还不满意,觉得十四州太少,不够气派,要贯休改成四十州。当然贯休不肯夸大其辞,改投靠别地去了。于是钱很后悔。这样看来,这个吴越王还是有点侠气啊。

就是这个“不知书”的吴越王,他的爱妃每到春天,就要回到临安娘家省亲。有一年,又到春暖花开的时候,钱镠坐在王宫大殿上,望着陌上春来花开,处处绯色,不免对远方的佳人又生出几分思念,于是给她写信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路边的春花已经开得很艳了,你可以多出去游览一下,不必急着回来。” 钱镠胸中有万丈柔情,亟盼王妃归来,但是话到嘴边,却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日后的文人雅士,可以集体跳楼了。

苏轼后来在做钱塘通判时,听说了这个故事,写了三首绝句《陌上花》,每首开头俱是“陌上花”。王士禛在《香祖笔记》曰:“武肃王不知书,而寄夫人诗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好一个“资质无限”,道尽了这九个字中的无限情愫。我想世人记得他多半不是因为他雄霸吴越,横刀立马成就天下明君,之所以为人铭记,只缘这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柔语。相较于轰轰烈烈、缠绵悱恻,我还是独钟这一抹如水温情。

由此,泸沽湖的六月,天淡云闲,春暖花开,陌上花开国际青年旅舍(里格),会让你记忆起很多的事。。。。。。

要看更多的照片,请去 http://photo.163.com/photos/shanpoyang2002/126287815/

漫步在韩国的乡间小路

前一段时间住在韩国京畿道,地处刚开发的郊区,高楼旁边就是农田。每天工作累了就沿着乡间的小道散散步,为了让国内朋友看看韩国的乡间是啥样就拿手机照了几张,大都质量很差(号称百万像素的联想et960效果奇差,大家见谅),有个别几张清楚的是离开前一天用DC拍的。

这就是散步的起点了。 土路,宽度刚好够一辆卡车通过。这边距离北朝鲜很近,据说汉城距离北朝鲜大约40多公里,而这里是汉城和三八线的中间,应该在20公里左右吧。

 

灌溉用的水渠

 

在农田正在用手扶拖拉机耕地的农夫,旁边是他开过来的双龙SUV,什么时候中国的农民能开着自己的车去做农活呢? 看到的田地每块面积都不大,象在中国南方看到的,甚至更小。

 

路上看到的两个拖拉机

 

从地下道穿过了一条公路

 

 

又看见开着SUV来干农活的农民。

 

水渠的闸门

 

在路边有光脚行走按摩脚底的路,不过不长,大约20多米的样子。

 

 

在路边挂着灯笼

 

凑近一看原来是为了纪念佛祖诞辰,在韩国佛祖诞辰是个国家节日。

 

 

在路边经常有供人休息的椅子和小台子。

 

在路边看见一个庙,是圣在庵。

 

 

  

凑近了看。

圣在庵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在朝鲜战争中完全被毁,现在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重建的。 没有拍大殿里头,注意到两个细节:

  1. 韩国供奉的佛祖像都是有胡子的,象西藏供奉的莲花生大师像。 在大陆很少见。
  2. 供奉佛祖的殿堂叫“大雄殿”,而不是中国常见的“大雄宝殿”

 

继续回到山路上走

 

到一个路口,看到一个指示碑,上书:坡平尹氏交河宗中墓域入口

 

 

进去看到很多的坟墓,看来是个豪门大家。 一些坟墓钱有很新的花,看来刚刚有人祭拜过。

 

在路边有个小场地,放着一些简单的锻炼器械,在半个小时的路上碰到过4次。

 

刚才那个锻炼场地旁,还有个附近山区小路的地图

 

韩国的蔬菜大棚?

 

正在开发的新工地。

 

小农村,拍的时候老婆提醒说,这是非常靠近汉城的地区,条件不错,不算是韩国农村的代表。

 

这两个是去年在韩国庆尚北道山区小村,也就是在我的祖籍拍摄的照片,大家参照一下。

 

回来从楼上俯瞰走过的路,路在右中和右上的林子里

(完)

拉萨 郎桑家庭旅馆

hp和朋友在拉萨开了个小旅馆, 叫郎桑家庭旅馆。去过西藏两次, 感觉拉萨如果没有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带,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千篇一律的繁华都市加上一些寺庙而已。高兴的去了,激动的拍照了,满意的走了,感受到的很可能只是些拉萨的浮光掠影。当初我去拉萨也曾想和当地人交朋友, 但比较难, 八郎学等著名旅馆的人汉语大都比较差,沟通不是太容易,汉语好点的也不太清楚背包客的喜好。hp是云南的藏族人,在拉萨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汉话很好(云南的藏语与西藏的不同,她在西藏还是说汉话多)。hp曾在丽江,束河帮朋友办旅馆,经验丰富,了解背包客的需要。她已经在拉萨呆了两年,对当地很熟悉。 如果你去郎桑,不但住得干净舒服,而且能得到hp的指点介绍, 她会帮你拨开一层层面纱,带你去认识真正的拉萨。

恍然间, 认识hp已经三年, 在梅里认识的朋友现在都各奔东西,后来还见过面的就hp了。去年年初去拉萨,见到hp,感觉她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更成熟了,那些令人欣赏的优点则依然还在她身上,没有被这个社会磨灭分毫。

祝愿她和她的郎桑早日成功。
郎桑的联系电话是 13889092990。下面是去年还未完全建成时拍的照片,欢迎大家去捧场:

异乡人

前些天和一个朋友聊着电影《通天塔(babel)》,就聊到了家,家乡的话题。电影里的墨西哥保姆在被遣返的时候说:“我在这边工作了16年 ,我租了房子,买了家具…..”,那个朋友对这段特别有感触,说自己在北京买了房,但从没有觉得这是自己家。朋友说的这段话让我重新审视起自己对家的感觉。

我从小都在不停搬家,在和父母一起住的时候就经历过六次搬家,自己单住又经历了八次,如果算上学校宿舍的搬家,就是十次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搬家太多,对曾经住过的地方从来没有什么特别的留恋。以前,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在外地,只会想着爸爸妈妈,想念妈妈做的美味菜肴,而不会留恋住过的黑龙江和河北,或是留恋住过的房子。现在结婚了,和老婆经营的这个小房子就又成了家。

经常看别人文字中那魂牵梦绕的家乡,自己的脑海里对家乡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从不似别人那样魂牵梦绕。相比起来,对自己将要去的地方更多些想象和牵挂。肖邦离开波兰的时候是带着一杯祖国的泥土上路的,很多华侨离开故土的时候也带着一罐家乡的泥土,小时候看书每每看到这样的段落就总是很感动,但自己回家乡的时候是绝没有想挖土的冲动的,是不是自己太没心没肺了?

爷爷辈从现在韩国的庆尚北道移居过来,去年有幸和父母一起去祖籍探访,找到了当年爷爷奶奶住的小山村,还找到了祖辈的坟,磕了不少的头。到了自己的祖籍委实有不少的感慨,但全然没有一些新闻中描述的华侨返乡时的热泪盈眶,更多的感觉是了却了自己的心愿,走的时候也未曾想带上半点土做纪念。

我父母是第一代出生在中国的朝鲜族,到韩国寻根的时候,问他们感受。妈妈说:很激动。 爸爸说:没啥激动的,就那样. 看来俺这方面的基因更多遗传自老爸 :D。

那种把一个村,一个县,一个省当成家乡的观念应该是农耕文明所特有的。尤其是在中国,耕地的农民从一出生就被束缚在土地上,束缚在小小的天地里。住的长了,就会有感情,这种感情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就化成对家乡的浓浓情感。而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对他们来说家乡就是整个的大草原。 前年,听了呼伦贝尔自然保护区刘老师办的一个讲座,他猛烈抨击了让牧民定居的政策。以前,蒙古牧民为了让草场得到修养生息,从不在一个草场停留过长的时间,而是不断的迁徙,这也叫大轮牧。 大轮牧的范围东起呼伦贝尔草原,西到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对他们来说,整个的大草原就是他们的家乡了。

而对我们这些信息时代的人类来说,既不农耕,又不游牧,什么地方才是自己的家乡呢? 我们有真正的家乡么?

在路上遇到过很多和我一样漂泊在异乡的人,每当看到他们就想起自己。

去印度大吉岭的时候居然找到一个中餐馆,餐馆的领班是一个年轻的华裔女孩,很美丽,有股特别的气质。 她已经不会说中文,只会说零星的单词,比如“饺子”。她操着流利的英文与我们交流,可我的英文实在蹩脚,没能做太多的沟通。她已经是印度华裔的第三代,从没有去过中国。她饭店的中国菜…………实在是糟糕,但我还是违心的说:“Delicious”,怕她太失望。 自己很小就从老家来到河北,朝鲜话早就忘得一干二净。曾经参加过朝鲜族的一些聚会,看着大家在热烈的用朝鲜话交流,自己在旁边很有些落寞。那个姑娘看见我们在那里用汉语交流的时候,是否也有类似的感觉呢。

到了加尔各答,见到的华人较多。 遇到一个韩国朋友,说有个叫“豪华饭店”的中餐馆不错。我们从尼泊尔一路走来,差不多吃了20多天的咖喱,早就想吃中餐, 于是欣然前往。没想到在那里还遇到了一个从山东过来做生意的同胞, 他在加尔各答已经住了几个月,对这个城市已经相当熟悉。据他介绍豪华饭店字号很老,原来是加尔各答华人区最红火的饭店,现在人气差了很多,因为很多华裔年轻人感觉在印度机会不是很多,于是去国外,比如新加坡,香港等地方打工。 饭店的老板是梁老伯,他出生在印度,祖籍广东,回过一次香港。 他的中文很流利,广东味很重。 在饭店里还遇到了这个山东同胞在当地的一个华裔助手,很年轻,大约二十四五的样子,很有朝气。他不会中文,我们用英文交流,刚好我有些签证方面的问题,他很热情的提供了帮助。问他是否去过中国,他说没有,但又非常兴奋的告诉我们,他的老板(就是这个山东同胞)已经安排过两个月后就让他去一趟中国。 第二天我们再去的时候, LY带上了一个中国画册给梁老伯看。 我们在店里吃饭,看着梁老伯带上花镜在台灯下一页一页仔细的翻。记得看一个开着北京吉普周游世界的大侠写的游记,说当他开车开到底特律的时候,一些老华裔工程师摸着北京吉普的标热泪盈眶。梁老伯看到中国画册却没这么大的反映,看到的更多是种淡然。下面是临别时的合影。

在加尔各答,我们还去了特丽莎修女工作过的修道院看了看,在那里居然遇到了一个来自韩国的修女,而且居然会说中文。原来她曾经被天主教会派往香港的修道院工作9年,还在柬埔寨工作过。对她来说,是不是修道院更像是家乡呢?下面是临走前和她的合影:(让一个印度义工帮着照,照几次都模糊,大家将就着看吧)

经这位修女嬷嬷介绍,我们三个当天还去特丽莎修女创办的Mother Teresa’s Hospital for the Dying Destitute做了半天义工,在那里遇到了几十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其中有个美国姑娘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一年,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热忱,是对病人的,也是对生命的。

有次去云南中甸的哈巴村,一大早从丽江坐上了去白水台的班车,中午在桥头休息。车上人不多,停下车来其他人大都选择在车上休息,我早晨就没吃太多东西,于是去了最近的玛佳咖啡吃饭。

这家咖啡店的老板居然是个外国女人,就是来自澳大利亚的玛佳,她的丈夫是当地的中国人。当时匆匆吃完饭就走了,回来上网一查居然还有关于她很长的故事,大家可以看 http://paper.people.com.cn/hqrw/html/2006-09/16/content_11463866.htm。 当时征得她同意后给照了照片:

走前和她丈夫聊天,他告诉我,玛佳对我印象挺好, 因为很多人给她照相不征求她同意 :).

在国内就听说有很多中国人去韩国打工,到了韩国才发现中国人是如此之多。 汉城专门办理外国人签证的地方,把外国人分成两类处理, 一种是中国人,一种是非中国人, 有一层是专门用来办理中国人手续的,其他国家的在另一层。就是这样,中国人这一层办理签证的人数也要比其他国家的人数要多得多。 本以为去韩国打工的全是朝鲜族,没想到汉族也很多。看十九世纪被“卖猪仔”到美国西部的华工资料,常常是愁云惨雾的感觉,而二十一世纪韩国汉城的中国人签证大厅里,虽然也有些焦虑的神情,但更多的是放松的聊天,听到的朝鲜话和东北话居多,南方方言也有听到。还看到椅子上有个FLG的中文报纸,宣扬他们的教义之外,还介绍了不少中国人在韩国生活的知识。

在曼谷夜晚的街头,曾经碰到一个摆摊的尼泊尔姑娘,很诚恳的向我们推销她的衣服。成交后告诉我们,这是她今晚做成的第一笔生意。知道我们去过她的故乡博卡拉,就聊了更多。她说来泰国1年了,摆摊的生意也是刚开始不久, 不过她很有信心能越做越好,我们相信。从她身上能感受到那种蓬勃的朝气,对美好未来的强烈信心。

在普吉岛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个中年司机,英文不错(比我好:) )。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我们眼里秀美的普吉岛,在他看来已经成了满目疮痍的家乡。他说沿海的很多地方原先都是茂密的丛林,现在为了建宾馆都给砍掉了。建了很多高楼,安了很多空调,气候也变得更热。来了很多的外国人,租车在道路上飞驰(普吉租车极其方便,而且价格不高),交通变得非常不安全,因为外国人对当地道路环境不熟悉。随着高楼,商业区的建设,外国游客的涌入,普吉越来越象香港这样的都市,他小时候那美丽的普吉再也看不到了。 听了,一时语塞,不知道说什么好。

前一阵,在天涯看到了一个移民新西兰的网友建房的帖子,在http://cache8.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outseachina/1/12089.shtml。 等到他这个房子建好以后,他会爱这个家多点,还是爱原先在中国的家多点呢?他在这里生下的孩子,还会对中国的家有感情么?

在xcar汽车论坛看到房车的照片,这可是我几个终极梦想中的一个:

记得《成长的烦恼》里,主人公杰森的岳父卖了房子后,买辆房车拉上老婆去周游世界,相当于是带着自己的家去旅行。这样的人,家的观念应该和普通人不太一样了吧。

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论漂泊在哪里,大家都是在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可能真正的归宿不是哪个具体的城市或村落,而是深埋在自己心底,当你真正找到它,哪个地方不可以成为你真正的家呢?

雪山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生在一个山村里的缘故,从小就喜欢山。长大了也经常喜欢爬山。看着貌似永远没有终点的山路,慢慢的走,沿路看着风景,吸着山林特有的气息,别人眼中的苦旅,却成为自己的享受。当登上山顶,微风吹拂着面庞,静静地遥望着地平线,俯瞰着群山,那便是我最惬意的时分。

青山绿水自然让人向往,但自己还是更喜欢雪山。不要问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原因。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一路拍到的雪山:

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自己看到的第一个雪山,海拔5596米。说实话,在雪山中算很一般,但因为是第一个,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云南中甸的哈巴雪山,这是在清晨从大本营照的。从哈巴村上哈巴雪山有两条路,最常走的一条很近,但风景一般。另一条路上有个大湖,当地叫黑海,沿路下去满山的杜鹃花和草甸,美极。

我和向导杨晓明在哈巴雪山顶峰,海拔5296米,当时全是大雾,什么都看不见。

这就是云南德钦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博格,海拔6740米,据说是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首。 梅里雪山最美的峰不是卡瓦博格,而是面茨姆,也就是神女峰。

这就是面茨姆,她是那么的美,美的让人震惊。我第一看到她是在长途汽车上,看到她的第一眼就从座位跳了起来,惊艳的感觉。看梅里雪山的季节和天气也很重要,我看到梅里的时候是在4 – 6 月份,有朋友是在夏天8月雪量不多的时候看到的,感觉差了很多。 梅里雪山脚下就是澜沧江,澜沧江这一段的水平面海拔是1900米左右,梅里则在6000多米,有4000多米的落差,在整个峡谷内就形成一些很特别的气候和景观。梅里那边天气变化很快,经常是云雾天,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梅里的。

面茨姆 面茨姆和五冠峰

将军峰 日照金山

下面就是几个8000米以上的大家伙了

最左面的那个就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

珠穆朗玛, 海拔8844米。珠穆朗玛在藏语里是第三女神的意思。

前面的是珠穆朗玛,紧挨着她靠左的,就是海拔8516M的洛子峰。“洛子”是“南面的山峰”的意思。藏语还有个名字,叫“丁结协桑玛”,意思是“青色美貌的仙女”。

夕阳下的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卓奥友”在藏语意为“首席尊师”

夕阳下的希夏邦马,海拔8013米。 藏语“希夏邦马”,意为“气候严酷”,旧称高僧赞峰。

在云雾中隐约浮现的是尼泊尔博卡拉的安纳普纳II峰,海拔在7900多。

这是尼泊尔博卡拉的鱼尾峰,别看那么大,其实才6000多,在安纳普纳的山峰里是个矮子,但它的名气很大。当时是清晨,有晨雾,看着像是神话中仙山的感觉。

大家看到什么了么? 据说,如果没有雾,那对面就是8586米的干城章嘉 smile_shades,摄于印度大吉岭。干城章嘉的藏语意思是“5座巨大的白雪宝藏”。

下面就是干城章嘉的真容,不是我拍的,是从http://nicholp.spaces.live.com/blog/ 剽窃来的。

下面的都是一些雪山中的小山了,但比起那些庞然大物来毫不逊色。

四川稻城亚丁的仙乃日峰,海拔6032米,传说是观世音菩萨化身。亚丁三神山和梅里的太子十三峰一样,至今都是未登峰。 当地人绘声绘色的和我说,山顶上有个大湖,是空军的飞机看到的。

亚丁三神山中的夏朗多吉,海拔5958米, 金刚手菩萨的化身

最美的央脉勇,海拔5958米,文殊菩萨化身。如果让我来选中国最美的山峰,第一是梅里面茨姆,第二就是央脉勇。

西藏的启孜峰,海拔6206米。藏语里是“牧狗的山间”的意思,也有人叫狗头山。离它不远就是有名的羊八井温泉。

在启孜峰顶,后面的是西藏登山学校的扎西朗杰(“扎西”在藏语里是“吉祥”的意思,朗杰是“天空中的王”)。因为怕雪崩,所以就在太阳升起前登顶,太阳升起后就下山了。照片的右侧就是雪檐,太阳出来后才看到,有点后怕的感觉。

西藏阿里的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外形酷似金字塔,是藏传佛教,印度教,印度耋那教,西藏苯教认定的世界中心,是佛教传说中的须弥山。还是雅鲁藏布江、恒河与印渡河的发源地。 每年都有很多人去转山,据说转一圈就能洗去自己过往的罪孽。我转的时候是按照藏传佛教的习惯顺时针转,遇到很多逆时针转的苯教徒。

冈仁波齐对面的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西藏苯教的神山,它的下面就是玛旁雍措(传说中的王母瑶池)和拉昂错(鬼湖)。

青藏路边照到的,似乎是玉珠峰,不敢肯定,请去过的帮忙鉴定一下。

下面都是沿路看到的一些不知名的雪山

珠穆朗玛附近的一个雪山,查到过它的资料,后来给忘了 :(. 应该是海拔7000多米。

希夏邦马附近看到的雪山。

从西藏去新疆的路上,在死人沟吃饭的时候看到的。

旅途中的影子

一个人走路虽然自由自在,可难免会闷,闷了有时就照自己的影子玩,居然照了不少。

泸沽湖小落水村

从明永徒步去雨崩的路上。旁边就是澜沧江

清晨在哈巴雪山海拔4200米处的大本营 , 那天下午14:00左右登上哈巴顶峰

傍晚的西当。当时快累屁了

塔克拉玛干沙漠。拍完后顺便撒尿,在沙漠上画了一幅画smile_teeth

艾丁湖。地上都是盐碱

在敦煌鸣沙山上。从沙坡滑下去后,以后几天浑身都是沙子,洗了好几次澡才洗干净。

华山。 当时从华山另一条路下山的时候拍的。

冬天的定日

香筑的清晨。本来正在迎着太阳拍日出,回头一看自己影子这么长,随手就拍了一个